民营经济三人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发表时间: 2024-03-01 来源:焦点关注

  张国华(左一)、杨子腾(中)、董志龙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展开探讨与交流。刁静严摄

  董志龙 资深经济学家、民革十四届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报城市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实现知识产权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推动各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本期“发声·民营经济三人谈”栏目主要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同企业和专家展开探讨与交流。

  董志龙:知识产权慢慢的变成了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对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各领域的安全和重大利益都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的重视程度慢慢的升高。《方案》明确,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到2025年,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30个。《方案》的出台会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杨子腾:我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也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重要服务对象。《方案》能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为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方案》落地之后,知识产权有关数据的公开,企业创新想法的保护和扶持,都有政策可依。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专利交易,乃至整体交易市场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维护。

  张国华:《方案》的落地是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全方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均等化、领域多样化、支撑数字化、人才专业化等五个方面推进。《方案》无疑将会对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市场经济,要承认可以量化的知识存在,并且呵护和拥抱大量的缄默知识,通过市场和企业家的力量拥抱不确定性,创新创造出新的需求,推动人类社会进入高度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到要构建供需匹配机制。知识产权的市场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是需要让市场和企业家去探索和挖掘的部分,而且会对《方案》的实施和落地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董志龙:随着知识产权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今很多城市开始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促进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城市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交易市场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该怎么样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杨子腾:近年来,各地日益重视知识产权赋能高水平发展,知识产权事业步入“快车道”。要促进知识产权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融合,交易是显著的标志之一。

  关于城市化的应用场景,我们大家可以和每一座城市建立联系,在城市需要的情况下开展招商引资,然后与当地的一些孵化公司进行合作,帮助中小微企业、初创公司进行一些路演模式的推广,推进企业的商标资产、知识产权达成份额化,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张国华:近期,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研究与服务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23》,从知识产权的产出水平、流动水平、综合绩效以及未来的创新创造潜力四个方面来评价。不难发现,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城市的市场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对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程度也越高。

  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尤其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大中小城市要协同,城乡要融合,乡村要振兴。从城市产业来看,城市主导的中低端制造业要向中高端转型,服务业的大发展也需要依靠知识产权保护。以医药产业为例,要想有更大的发展,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来关注:科学技术研发、资本以及知识产权方面专业化的律师服务。

  从乡村振兴方面看,规模化农业涉及种子品牌,而那些不适合规模化农业的部分地区也有着特殊的资源禀赋,能够产出具有特殊价值的农产品,这也是品牌。这一些品牌的塑造同样需要和知识产权密切结合,做好知识产权要素专业化服务,对赋能企业高效融合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董志龙:目前的一个共识是,咱们不可以将知识产权仅仅视为技术和法律问题,而应当看作就业、投资、商业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如何促使知识产权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营造优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又该如何把握机会,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

  杨子腾:当前,一些企业很多业务会涉及知识产权。我们观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沿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非货币性资产快速增加的时代。社会需要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高水平科技发展,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我们公司目前积极发展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也在慢慢地发展以地理标志为支持的特色经济,以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这其中“人”是关键。要培养和培育出一批熟悉知识产权商标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来这些人才会在商标评估和商标推进方面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商标份额化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商标如何赋能企业和赋能产品。我们若将商标碎片化并让老百姓持有,老百姓一定会非常珍惜手中持有的商标。

  随着工业经济市场化的推进,知识产权出现从保护特权走向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保护品牌这样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但不是突变的、激进的运动式过程。当代企业家不是为了寻求特权,而是为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输出更好的服务。政府部门应意识到,知识产权的发展一定是长期性的,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解决各部门协作和多元化发展的问题,要建立市场和公司竞争机制,推动创新发展。

  政府的监管是基于过去业态、监管未来的创新,而创新是对过去的颠覆。下一步,我们应建立新型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不妨后退半步,企业要提前多跨半步,在监管上,政府需要更多秉持审慎包容的基本原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