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传奇:装裱之美

发表时间: 2024-07-10 来源:BOB体育app入口

  一幅完整的字画,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字画大多以易破碎的宣纸或绢类物品为载体。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字画以及碑帖的技术。

  中国书画装裱格式分为卷、轴、屏条、册页、对联、扇面等。它的起源很早。后汉书记录,汉恒帝时有《列女屏风》等,当时大都用粗的麻纸、布或帛等在字画背后复裱一层以起到加固保护作用。后来,因旧屏风上拆下的字画,需要完善保存,慢慢就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装裱。

  在古代,书画华美的装潢还有另一层意义,对帝王而言,是为了显示其威仪。秦代就提出了“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说法。

  从战国帛画、缯书到西汉大帛画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时书画装裱的原始动机,只是单纯的悬挂和装饰。魏晋南北朝的二三百年间是装裱艺术的萌芽成长期,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自晋代以前已经有了装裱工艺,只是“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裱,这是现存最早记载装裱的史料。

  如果没有那天忽然而来的晚风,就不会让我看到墙上被吹动的立轴。或许人生的奇异,就是你会时时因为一件老物件就与回忆和岁月碰撞在一起。这幅立轴在原地据说已挂了好多年,绢本设色的正面已有少许破损,原来柔而妩媚的绢被时光折磨得薄而脆,急于把它修补好的心情如同想挽留一朵将败未败的花,内行人说,重新装裱一下可能会有助改观。

  谁知市区手工翻裱的店一时难觅。后几经打听,我站在了妙果寺市场里这家店的门前。

  这是名有着圆圆娃娃脸的男子,年过而立,却已在装裱这一行入行达十几年之久。说话间,他正用装裱机器裱一副对联,店堂地方窄小,手工装裱场地设置在他的家里。

  年轻人叫石小松,来自四川乐山,那里临三江,望峨眉,有神秘的大佛,还有内江人、著名的一代画家张大千。“文革”时,张大千住进了石小松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几乎家家都会做装裱工作,加上石小松的姑姑当时就是做这行的,他大多时候站在一边默默地看,后来水到渠成就入了这一行。

  石小松租住在市区信河街蛟翔巷一间老房子里,巷子入口是很旧的石子路,穿堂风在脚踝徘徊不去。忽然觉得手工装裱就应该在这样的老房子里,青砖共木板的相伴,好过置于豪华别墅中,那样可能就失了一些本味。

  开门处,就看到他了正在煮的一大锅浆糊,煮的人是他的妻子,两个孩子绕于膝下。

  浆糊在装裱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裱件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浆糊。唐朝的绘画理论有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凡煮糊必去筋”。“这是肯定的。”石小松的妻子双手沾着面粉,连比带划告诉我们如何煮浆糊:浆糊原料选用精面粉,洗出面筋余下的粉水。将面粉倒入大盆内,加适量水拌和,过软时加入面粉再搅拌。另取一面盆装入清水,用手捏面团一小块,捏着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手中面团成面筋状。待盆里所有面粉皆捏去筋后,面盆内的清水己成面粉水,这盆水经沉淀之后呈浅黄色,需每天更换清水,黄水沉淀澄清后,就可以煮浆糊了,煮时放入苯甲酸和明矾少许,意在让浆糊有防腐作用。煮浆时应不断搅拌,随着水温的升高,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滚出气泡后再煮一两分钟即成。

  “开始装裱了”,石小松原先有些娃娃相的脸,忽然变得略略严肃起来,只见他利落地将字画背覆于木板上,喷水壶喷出细而密的水珠,“一定要喷得匀,不然对字画会有影响。”细细一层喷水之后,先用大鬃刷涂上第一遍浆糊,待画心潮润且平整得贴附在画案上时,立时用排刷在画心背面均匀刷浆;一手持特制的装裱棕刷,一手持略大于画心的托纸,对齐一边,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逐渐使整张托纸平整贴附于画心背面;用手指在托纸边缘均匀抹上浆糊;待画心略干后,轻轻揭起,转贴至另一墙晾干。

  闷热的小屋里,电风扇嗡嗡地响着,石小松的妻子热情地让我们喝水:“做这个完全是手艺活,如果只是朋友间的送礼,那大多数人会选机器装裱,价格实惠公道,今天拿来,明天就可以取件。但手工装裱的话最少一星期。”手工装裱的收费是机器装裱的一倍,但机器装裱的字画可能没办法再次翻裱。但凡较好的作品,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手工装裱的。

  据说,装裱镶边用的丝织品也很有讲究,现在市场上大多采用绢或绫装裱,有全绫的,有半纸半绫,还有绢和锦,绢、锦(又叫锦绫)、绫皆为丝织品,绢最薄,一般没有花纹,绫和锦有花纹,锦最厚而且色彩多艳浓。

  而做底的宣纸现在价格飞升,年份越久越贵。“比如有年份的红星宣纸,一小卷已达数万至十万不等。我们店里最好的红星宣纸也得几千元。做底一定要用生宣,因为生宣相对较薄而不失拉力。很多地方现在用化纤材料和机器装裱,用机器和涂了胶的绫、化纤料,一两个小时就做好了。但机器裱的粘料采用的胶,而非自家做的浆糊,以后可能没办法再翻裱。”石大嫂伸手掠了一下额前的碎发,笑着说。

  “曾有一个顾客拿了家里传了很久的先祖画像来翻裱,当时那个卷面已经很破了,这时候最难的就是画心的揭裱。大多数收藏者在翻裱时,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必然的联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保存及寿命。一般画心揭裱下来后,还有必要进行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程序,再重新装裱。”

  明人周嘉胄《装潢志》中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前代书画历传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对于这些大道理,憨厚的石小松和他的妻子是讲不出来的。他只说来温十几年,这几年温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刚来时,我们租在的小巷因为有好多拆迁户,好多人搬家时把家里老人收藏的一些字画便宜卖掉了。我亲眼看过一家把一幅方介堪的字卖了五十元,卖家竟乐滋滋地回去。可是那幅画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八万元以上。”

  可喜的是现在的字画市场氛围好多了,石小松的装裱店生意也慢慢变得好,本来妙果寺的店可以现场装裱,现在因为增加了文房四宝及宣纸的批发零售,只得将工场搬回家来。“养个家还是不成问题的。”石小松笑着说。

  关于有无收学徒这样的一个问题。石小松摇摇头说:“现在年轻人很少会真正放时间在这个上面。装裱技艺博大精深,如果只是一般的基础,半年就能自己上手。但如果你要做到精工装裱,单单学技术是不够的,你必须还得累积一些书画、纸张的知识,这个没三五年下不来。”诚然,学者有之,但许多学徒学习时间很短暂,无法学到裱画技术的真谛,导致了真正的裱画艺术渐渐淡化;裱画样式和材料也越发单一;修复技巧几乎失传!

  也许所有的老物件都是一个轮回,来了会走,去了会再回来,就像孟京辉话剧里的台词一样:“风一样聚拢又云一样跑开,雪一样凝固又水一样流去。”但真正美的及有时光印记的,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会重新流传回来。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竖式装。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实际的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为青湖色;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贉”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推篷装:亦称推式。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易炼红看望“时代楷模”徐利民同志家属和先进事迹报告团代表 进一步营造学习楷模崇尚楷模争当楷模浓厚氛围

  易炼红在省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快速推进新时代浙江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期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八八战略”实施综合评估和建设民航强省发展低空经济工作

  “灿都”动态丨中央气象台:预计或将于13日白天在舟山到三门一带沿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