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之冠”宋锦“复活”寸锦寸金传统非遗与时尚碰撞出火花

发表时间: 2024-10-13 来源:BOB体育手机APP下载

  即便工业化机械生产早已代替了手工作坊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选择,但近些年,非遗的浪潮重新涌起,时尚界对这些文明瑰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024年度开启系列话题讨论,希望为行业及社会提供关于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启发,引发当代关于东方美学的情感共鸣。当这些有着千百年历史、历经数代薪火相传的非遗被拂去时光的尘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即使斗转星移,也依旧意趣盎然。当现代服装与传统非遗碰撞出火花,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就具有了创新意义。在本年度专题中,我们将转换设计语言,重新审视时尚的可能性。

  宋锦,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作“苏州宋锦”。其结构精细、锦面平整,光泽柔和雅致、图案精致细腻,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

  宋锦历史悠远长久,始于东吴时期,正式形成于宋朝,繁盛于明清。其基本特点是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架构,采用“彩抛换色”的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

  宋朝时期,丝织业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江浙一带成为当时的织造中心。据历史文献记载,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故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

  在宋朝早期,宋锦纹样以团花、宝相花、联珠等为主,后期受到宫廷画派的影响,开始以折枝花、缠枝花以及写生花鸟纹为主元素,风格古朴高雅、内敛含蓄。宋朝后期,宋锦吸收前朝几何纹样,开始采用球路纹、万字纹、八达晕、龟背纹等纹样。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配以对比度高却不失和谐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

  明清时期,宋锦发展至顶峰,纹样变得饱满圆润,风格也偏向于繁复细腻,常采用“几何+植物”的组合形式,比如“龟背如意纹”“龙凤八达纹”等,寓意祥瑞,精致美观。

  宋锦的类别可根据织物结构、技艺精粗、用料优劣、织物厚薄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共四类。重锦是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它常以精炼染色的蚕丝和捻金线或片金为纬线后呈现出的质地厚重扎实,花色层次丰富,主要用以制作室内的各类陈设品,如挂轴、壁毯、卷轴等。细锦是宋锦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多采用桑蚕丝与人造丝交织,以减少相关成本;因细锦易于生产,厚薄适中,大范围的使用在织造服饰、装帧贵重书画和装饰贵重礼品。匣锦是宋锦中变化出的一种中档产品,一般用做中低档书画、锦匣等的装裱。小锦多数为小提花的单层织物,适用于装饰精巧的小型工艺品。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宋锦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国丝绸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作,宋锦具有极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但与不少非遗技艺类似,宋锦同样历经沉浮,其传统织造技艺一度濒临失传。所幸,在一批有为企业的不懈坚守下,宋锦奇迹般“复活”,走上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之路。

  2012年,在“千年绸都”苏州盛泽开办丝绸工厂的吴建华从报纸上看到国家级非遗项目宋锦的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呼吁保护宋锦的文章后,下定决心复兴和发扬宋锦技艺。

  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繁杂,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包括挑花、结本、引线、穿综、穿筘、上机织造等,一天只能织造10厘米,没办法做到量产,更无法在市场流通。为传承和创新宋锦技艺,吴建华开始广招人才,组建宋锦研发和设计团队,投入巨资改造数码大提花剑杆机,并通过“数码技术”的织造,丰富了宋锦花形,让宋锦图案变得精美且时尚。此后,宋锦屡屡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展示的华丽名片。吴建华为推动非遗宋锦走向世界做着不懈努力。

  “我想让宋锦像一个年轻的孩子一样焕发出新的能量与活力。如何将宋锦传承与创新下去,是我必须承担的使命。”吴建华对记者说。他所创立的上久楷宋锦品牌,始终致力于宋锦织造技术的挽救与传承,是宋锦“活态保护”企业,还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不断挖掘宋锦传统及艺术价值和更多元、更年轻的时尚表现形式,例如与著名服装设计师合作、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与国民IP联名等方式,使其焕发出更多新活力。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是荷木HEMU品牌在其2024年秋冬系列大秀“风雅之颂”中想要传达的设计主题。荷木HEMU品牌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杨凤蕊从宋代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采用了宋锦、织锦、莨绸、苗绣、扎染、掐丝绒花等非遗面料及技艺,将宋代美学再度通过时尚的审美传承发扬。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每段历史都灿若繁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不想拘泥于服装表现形式,也不想受困于服装的制式与细节,我更想表达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如何对话。”杨凤蕊表示。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李薇带来了“锦瑟华年——李薇宋锦服装秀”,将自己的原创水墨图案展示到宋锦面料上。其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一诗,既表达了青葱年华的美好,也寓意着宋锦开始焕发出新的能量与活力,重温锦瑟华年。

  李薇对“织”“染”“绣” 等非遗传统手工艺进行长达四十年的深入研究,将非遗织造及刺绣工艺创意性地运用到服装作品当中,以传统手工艺为媒,革旧换新,对东方美学进行再创造。李薇认为,作为中国设计师,要有自己的原创“DNA”,要以世界眼光和更高格局来弘扬中国非遗文化,挖掘和传承非遗手工艺的神韵,在当代的服装设计中展现东方视觉之美。

  丝华天宝,锦绣中国。随着一批批服装从业者对宋锦的关注和探索,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就此展开。慢慢的变多的从业者让非遗文化和当代时尚之间摩擦出新的火花。从过去到未来,相信宋锦会在一代代传承人、爱好者和服装人的手中永葆“丝”韵,再创辉煌。

  随着年轻花钱的那群人回归东方美学,融合着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新中式”服饰火爆出圈。当宋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潮中创造新传奇并“一锦难求”时,市场上涌现出的大量侵权产品却让宋锦原创厂商暗自发愁。在一些购物平台上,层出不穷的仿冒品打着“宋锦”“非遗”等旗号,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真伪。

  业界专家和内部人士指出,这种侵犯权利的行为不仅对正规企业造成冲击,更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是宋锦非遗活态传承所面临的新挑战。制作宋锦时,使用的是一组生丝与一组熟丝相结合,这样才可以确保织出的宋锦“质地坚柔”。虽然市场上的仿制品在外观上与原品无异,但在制作工艺和面料材质上与正品大相径庭。随着非遗走向产业化,侵权事件屡见不鲜,维权之路并不容易。

  另外,宋锦版权侵犯在取证、计算损失和获利额以及判定等方面都存在困难,使得维权充满挑战。以上久楷品牌宋锦为例,该企业在中国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此产生新的面料纹样,并拥有原创版权。但与专利和商标相比,版权侵权在法律领域的认定相对复杂。

  面对这些挑战,同时担任苏州市政协委员的吴建华在2024年苏州两会上提出一项提案,旨在完善有关规定法律,加强对创意产业版权的保护。他提议建立全国性的版权联网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版权管理,并引入版权查重系统,以避免创意的重复或恶意登记,进而减少跨区域的版权纠纷。

  “上久楷在2012年就开始主导与宋锦相关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并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现在,我们开发的宋锦产品上都有版权登记吊牌,每一块面料的边上都会织上上久楷的LOGO,以仿冒、盗版、侵权等不良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吴建华表示。吴建华坚信,非遗的传承之路虽然漫长且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修炼内功,在品牌建设、文化内涵丰富和时尚追求等方面持续努力,才能为宋锦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宣传和非遗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本次时装周的一大亮点,海丝起点城市——泉州,在闭幕式上隆重登场,举办一场以“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为主题的国潮时尚秀活动,向世界展示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主办方正式公开宣布,本届纺织非遗大会将于2024年11月14-16日在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召开。

  杨华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她的作品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多次将藏羌织绣作品多次带出国参展,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台州刺绣(下称:台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独创,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世纪初,台州本土刺绣工艺与西方的雕镂、抽纱等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雕平绣”风格。鼎盛时期,台绣绣衣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东方瑰宝”的美誉。

  在人类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各民族融合发展,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蒙古族服饰非遗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光芒。